重庆晨报2025-02-02 08:18:08
故乡的血豆腐
文/万承毅
在故乡的村宴上曾听过一个笑话:某村宴上,一盘豆腐端上来了,众人提箸举筷狼吞虎咽。一男子曰:“豆腐就是我的命。”不一会儿,一盘肉端上来了,众人双眼放光纷纷抢食。众人拿眼斜乜那男子,用眼神说,“豆腐不是你的命吗?”男子瞥见,边嚼肉边口齿不清道:“有了肉,我连命都不要了!”
这是独属物资匮乏年代的笑话。20世纪80年代前生人一般能秒懂。肉啊、豆腐啊,这些几个月才能打牙祭的美味,真的比自家地里产的白菜、萝卜、土豆、红苕好吃太多了!那个年代,肉蛋奶、豆腐汤圆年糕,看年看月才能吃一次。有肉吃,是好多人的梦想。
其实,肉与豆腐,并非鱼与熊掌不能兼得。故乡有一种传统特色美食,把肉与豆腐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血豆腐。血豆腐一般是在过年前制作,与腊肉、香肠一起,堪称“传统美食三剑客”,备受青睐。春节期间走门串户时,家家户户几乎都会切上一盘血豆腐来招待亲朋宾客,让大家体会一道“有荤有素”的独特菜肴。
制作血豆腐的过程繁复,历时月余,但人们还是趋之若鹜。腊月间,气温寒冽,将白豆腐与红血旺按照一定比例倒入一个大盆中,使劲揉捏,直到豆腐和血旺完全拌匀、融合,颜色呈淡褐色,状态呈泥羹状。然后,倒入一小盆切成大颗粒的肥猪肉,再加入一定比例的食盐、白糖、花椒粉、胡椒粉,继续拌匀、揉搓,“泥羹”有点黏糊了,就差不多了。
接下来,就是团血豆腐。从盆中捧出一大团“泥羹”,左右手反复团拢、压紧,使其形成一个硕大而紧实的圆球,装进小碗中——一个血豆腐就成型了。如此反复,直到所有“泥羹”用完,“泥羹”变成了“泥球”,装进一个个小碗中,胖胖乎乎、挤挤密密地摆放在一起。
团好的血豆腐必须经过蒸、熏、炕等环节,才能蜕变成美食。首先是上笼蒸。把一个个装有血豆腐的碗放进蒸笼里,一层叠一层,顶端盖上蒸笼盖。大火猛烈舔舐着锅底,热水在锅中欢腾,蒸汽透过一层层蒸笼袅袅而上,仿佛一只只魔法之手围着蒸笼发挥魔力。两三个小时后,用一根筷子戳进一个血豆腐中,外皮微硬而内里紧实,就差不多了。待一个个血豆腐晾凉后,倒在一块竹篾笆上,仿佛一个个泥球脱碗而出。将之摆放整齐后,再端到柴火塘上,跟腊肉香肠一起被烟熏火燎,等待水分蒸发。浅褐色的“泥球”一面变成了深褐色,就把它们翻面再熏炕,等待完全炕干。约二十天后,深褐色变成了焦黑色,两个拳头大变成了一个拳头大,“泥球”变成了“煤球”,血豆腐就做好了。
血豆腐十分易于保存,加之天寒地冻,天地间本就是一个大冰箱,直接用塑料袋、竹簸箩等器皿盛装好就行了,只是要避免蟑螂、老鼠的爬食。
吃血豆腐倒是很简单。用热水将一两个血豆腐洗净,上屉蒸透,切成厚片,装盘可食。切开后的血豆腐红中有白,香气扑鼻;吃起来绵密厚实,不油腻也不清寡,有浓郁的烟熏味和焦香味,滋味独特,满口生津。
如今,随时都能吃到血豆腐了。何止血豆腐,肉蛋奶、鸡鸭鹅……想吃就吃,想买就买,物资丰富充足。人们一下子“胃口大开”,吸收营养过剩之后,各种疾病找上门来,反而开始怀念青菜萝卜,怀念粗粮杂粮。而荤素兼备的血豆腐历经数十载光阴,一直都深受人们喜爱。这,或许是一种启示:平衡节制方能健康长远。
怀念故乡的血豆腐,那是一种沉淀了时光、历练了岁月的美食。
(作者系中国作协会员)
版面欣赏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编辑:朱阳夏责编:李奇,陈泰湧 审核:阮鹏程
清明时节田螺鲜文/徐昌斌田螺肉质细腻,肥嫩爽口,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在江河、池塘和农田都有它的身影,一年四季都可以吃,而田螺最为鲜美的季节是在清明前后。在春暖花开大地回春之际,经过一个...
老板,来碗小面文/罗毅就美食来说,重庆老火锅、新派火锅闻名遐迩。走进重庆城,满城火锅香。在我看来,能够与大街小巷随处可遇见的火锅难分伯仲的,就是那些鸡毛小店里的一碗旺实小面。君不见,早...
挑挑肥肠文/吴洛加“挑挑肥肠,重庆特色……”身后传来拖长了音调的吆喝,不管你怎么想,反正我停下了脚步,向近年来卖得火爆的这款网红美食投去深情的一瞥。吆喝声的主人姓王,头发花白,皮肤黝黑...
长江三峡有几“峡”文/陶灵1985年4月14日,20岁的我第一次从家乡云阳坐船东下出川。因为郦道元脍炙人口的《三峡》让每一位读者留下烙印,经过约193公里的长江三峡航道时,我一直在左右...
豆浆煮面,蘸起吃文/陈小林有道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百姓喜一方味。”每次到贵州采风,我对其“香辣异酸、野趣天然”的饮食都有不同的感受。虽然是管中窥豹,印象却非常深刻。走在整洁的街...
那些年,我们听评书文/何新听评书也叫听说书。20世纪50年代的时候,业余生活没有现在这样丰富多彩。当时我家住在万县市的较场坝,这里曾是旧社会典型的“三教九流”之地,有些遗风还保持到19...
饮茶话水文/陈利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是老子的名言。水是生命之源。远古人类大都逐水草而居,水是人类发展进化的物质基础,人类的许多文明都诞生在大江、大河之滨。就饮茶而言,水...
20世纪50年代,经典连环画《哪吒闹海》“哪吒闹海”,那些记忆深处的标签文/丁建敏最近,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2》)正火,成为中国电影史上首部全球票房突破100亿元的电...
老街油粽子文/信鸽油条、油饼、油炸粑,这些街边小吃很常见,但你是否听闻过油粽子?我带着女儿踏上了寻找水江镇油粽子的美味之旅。去之前,特意问了问当地人“哪家的油粽子最正宗”,他们的答案竟...
土生土长文/董运生正月初二,山上的雪还很多,我和四叔顺着小道走到了老虎庙,方圆几里的制高点。四叔比我大三岁,但已有了不少白发,我和他开玩笑说:“雪未老,而我们却有了白发。”四叔点头,抽...
独爱干溜小面文/李秀玲小面是重庆人的美食图腾、精神支柱。重庆崽儿耿不耿直,重庆妹儿豪不豪爽,全靠这碗面扎场子。不喜欢吃小面的人,走出去都不好意思提自己是重庆人。重庆小面五花八门,各具特...
涪陵的“小菜一碟”文/笙箫涪陵榨菜名气很大,大到与法国酸黄瓜、德国甜酸甘蓝并称世界三大名腌菜,其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但它也很小,市场上三五元钱就可买到。在菜肴丰盛的...
木匠拜师礼——“六礼束脩”文/牟方根前些时日,身为乡村老木匠的幺爸打电话来说,他收了最后一个徒弟,也就是人们俗称的“关门弟子”——小刚,并按照传统礼仪行了拜师礼。1991年夏,我高考落...
故乡的血豆腐文/万承毅在故乡的村宴上曾听过一个笑话:某村宴上,一盘豆腐端上来了,众人提箸举筷狼吞虎咽。一男子曰:“豆腐就是我的命。”不一会儿,一盘肉端上来了,众人双眼放光纷纷抢食。众人...
灶台有汤,桌上有咸菜,这是重庆人久远的记忆文/张卫母亲的味道,在我看来更多就是咸菜的味道,这是一代代重庆母亲的传承……我们这一代人的母亲,大多去了天国。母亲的味道,在我看来,更多就是咸...
三峡腊猪油文/陶灵三峡地区的农户杀了年猪,取出板油后,可做腊猪油。腊月里天寒地冻,油脂开始凝结时正好。把整块的板油紧裹成一个卷,边裹,边往面上抹盐,挨个抹遍,同时还要撒些干花椒。裹完卷...
乡村杀猪饭文/向永蓉“喂,蓉妹儿啊,下周六到我们家来吃杀猪饭……”前几天,乡下的大哥约我吃杀猪饭啦。时进腊月,天气骤寒。在忙碌与繁华交织的城市琐碎里,每当接到乡下亲友热情邀约去吃杀猪饭...
嗅着年味快回家文/徐成文儿时好友崔大哥给我发来微信语音,邀约我一同回老家过年。他说,日子飘进腊月,他干瘪的肚皮,嘀嘀咕咕,想要老家的过年美食填充一下。崔大哥年长我三岁,在那个补丁叠补丁...
金庸暂居江津期间,品“葱烧鲫鱼”慰乡思文/陈小林江津境内的长江、笋溪河、綦江河中盛产一种叫“黑鲫”的鲫鱼,这种鱼身体较黑较小,似纺锤,肉质鲜嫩细腻,可用蒸、烧、炸、煮、烤等方式烹制成菜...
悦来相思鱼文/徐昌斌嘉陵江从秦岭崇山峻岭奔腾而出,绕过剑门雄关,裹挟阆中氤氲之气,穿过钓鱼城古战场,蜿蜒曲折来到充满乡愁的悦来场。嘉陵江畔的渝北悦来场,山水相依,风光旖旎,犹如一道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