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葛树丨吴洛加:挑挑肥肠

重庆晨报2025-03-30 07:44:13

挑挑肥肠

文/吴洛加

“挑挑肥肠,重庆特色……”身后传来拖长了音调的吆喝,不管你怎么想,反正我停下了脚步,向近年来卖得火爆的这款网红美食投去深情的一瞥。

吆喝声的主人姓王,头发花白,皮肤黝黑,一根扁担挑着两个锃亮的不锈钢保温桶,桶上印着他吆喝的那八个字。这副担子在渝中区鲁祖庙老街熙熙攘攘的人流中穿行。我每天都能碰见他,也当过几次顾客,彼此混了个脸熟。

“肥肠!”听到后面有人呼唤,老王回头,与对方的视线碰了一下,卸下担子的同时,脸上浮现出了生意人的微笑。买主是对二十来岁的情侣,着旅游装,说普通话。这几年来重庆旅游打卡的外地朋友越来越多,连本地土著都未必去过的小街深巷也经常可以看见他们东张西望的身影。

老王弯腰揭开桶盖,红烧肥肠浓郁的香味随着热雾冲天而起。小伙俯身看看桶内,点点头,说来两份,女孩手指点了一下男友:“有些肥哦。”老王显然听出对方的话外音,依旧笑,勺子舀了几块给对方展示,用蹩脚的普通话解释:“一点都不肥,这叫厚实。我家做了几十年肥肠,每一根肠子的油筋筋都刮得干干净净。”

双方愉快成交。那女孩指着桶上的文字问,“是红烧肥肠呀,怎么取了这个名字?”老王抻抻衣襟,扁担上肩,话语带出了一串哈哈:“这就是挑挑肥肠。”

我旁观了这单生意的全过程。没有告诉老王,你放担子的后面,五十年前有座粉墙青瓦的老院子,里面住着个毛大汉。他要是听见你说每根肥肠都刮干净了肠油,肯定会拍桌子骂“简直是糟蹋圣贤”。

大汉并不姓毛,因为长了一副张飞脸而得此名,在街道搬运队拉板车中杠。家中三个儿女,都是吃饭长个的年龄,见了好吃的马上变成快乐的小兽。一天,毛大汉从肉店回家,手上提了一笼猪大肠,隔壁正在绣花的周幺妹惊呼:“哎呀,好肥哟!”

毛大汉并不理会,端个木盆到天井水龙头下,提起一头套住水嘴攥紧,须臾间便灌满水,猪大肠膨胀得恍若现在娃儿们玩的长条气球。反复几次冲尽秽物,加盐、白醋几番揉洗。最后里外翻转,并不用刀刮油,只是拣掉杂滓。拍着那肥嘟嘟的一堆朗声道:“肥肠不肥还有啥子吃事嘛!”既像自言自语,也像昭告整座院子。

毛大汉家的肥肠,很少有卤、蒸、炒的做法,每每都是炖和烧,这样可以加入大量的菜头、土豆或萝卜。对外宣称为的是解油腻,但全院人都明白,毛大汉的真实目的是让端上桌的肥肠分量显得更旺实。

肥肠在重庆,如臭豆腐之于湖南,不喜者闻之色变,爱好者甘之若饴。但毛大汉和很多重庆人都没有想到,十几年前,一根肥肠被重庆一位厨坛大神玩到了天花板级别。我去过那家金字招牌上赫然标有“肥肠”二字的大酒楼,仿佛进了肥肠美食大观园,十八般武艺无所不用其极,让人怀疑盘中物还是不是肥肠!后来不知啥原因,这家以殿堂级肥肠名扬全国的餐企倒了大旗,给世界留下一声叹息。

肥肠界似乎归于短暂的平静,直到挑挑肥肠的异军突起。其实那桶中装的红烧肥肠,在重庆即便最不起眼的馆子也从早卖到晚,重庆人家会烧此菜的大爷大妈一抓一把。它之所以风行山城,很大程度在于经营方式的革新,由店堂走向街头巷尾。你想吃了,见窗外飘过那担子的身影,只需唤一声“肥肠”,于是红亮亮、油汪汪、热腾腾的肥肠就能端上手。七八十年前,重庆担担面开了游摊先河,如今挑挑肥肠承袭衣钵,随担游走的芳香和长腔短调的吆喝让老街小巷不再寂寞。

老王原籍四川广安,三十年前带着一根扁担两条绳索闯重庆,靠帮人背菜扛米养大了一对“龙凤胎”。随着城市道路越来越平坦,抬脚就能踏上电梯和自动扶梯,走近花甲门槛的老王找活儿也难了,便转换身份加入为餐企挑售产品的大军。儿女劝他回广安养老,老王连声答应,可第二天一早又挑着担子钻进了十八梯和山城巷。他说自己劳动惯了,每天不流汗,周身都不舒服,享不来清福。又说重庆从来没把他们当外人,他对这座城市有感情,身体也还可以,只要手勤腿快嘴儿甜,哪里都能吃上饱饭。是啊,我们应该感谢千千万万像老王一样的普通劳动者,正是他们用肩头和脊梁扛着这座城市一步步走向辉煌。

(作者系重庆市散文学会会员)

版面欣赏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编辑:朱阳夏责编:李奇,陈泰湧 审核:阮鹏程

重庆晨报的最新文章

黄葛树丨罗毅:老板,来碗小面

老板,来碗小面文/罗毅就美食来说,重庆老火锅、新派火锅闻名遐迩。走进重庆城,满城火锅香。在我看来,能够与大街小巷随处可遇见的火锅难分伯仲的,就是那些鸡毛小店里的一碗旺实小面。君不见,早...

03月30日 07:44 重庆晨报

黄葛树丨吴洛加:挑挑肥肠

挑挑肥肠文/吴洛加“挑挑肥肠,重庆特色……”身后传来拖长了音调的吆喝,不管你怎么想,反正我停下了脚步,向近年来卖得火爆的这款网红美食投去深情的一瞥。吆喝声的主人姓王,头发花白,皮肤黝黑...

03月30日 07:44 重庆晨报

黄葛树丨陶灵:长江三峡有几“峡”

长江三峡有几“峡”文/陶灵1985年4月14日,20岁的我第一次从家乡云阳坐船东下出川。因为郦道元脍炙人口的《三峡》让每一位读者留下烙印,经过约193公里的长江三峡航道时,我一直在左右...

03月28日 07:57 重庆晨报

黄葛树丨陈小林:豆浆煮面,蘸起吃

豆浆煮面,蘸起吃文/陈小林有道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百姓喜一方味。”每次到贵州采风,我对其“香辣异酸、野趣天然”的饮食都有不同的感受。虽然是管中窥豹,印象却非常深刻。走在整洁的街...

03月17日 08:12 重庆晨报

黄葛树丨何新:那些年,我们听评书

那些年,我们听评书文/何新听评书也叫听说书。20世纪50年代的时候,业余生活没有现在这样丰富多彩。当时我家住在万县市的较场坝,这里曾是旧社会典型的“三教九流”之地,有些遗风还保持到19...

02月28日 07:51 重庆晨报

黄葛树丨陈利民:饮茶话水

饮茶话水文/陈利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是老子的名言。水是生命之源。远古人类大都逐水草而居,水是人类发展进化的物质基础,人类的许多文明都诞生在大江、大河之滨。就饮茶而言,水...

02月25日 08:12 重庆晨报

黄葛树丨丁建敏:“哪吒闹海”,那些记忆深处的标签

20世纪50年代,经典连环画《哪吒闹海》“哪吒闹海”,那些记忆深处的标签文/丁建敏最近,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2》)正火,成为中国电影史上首部全球票房突破100亿元的电...

02月23日 07:30 重庆晨报

黄葛树丨信鸽:老街油粽子

老街油粽子文/信鸽油条、油饼、油炸粑,这些街边小吃很常见,但你是否听闻过油粽子?我带着女儿踏上了寻找水江镇油粽子的美味之旅。去之前,特意问了问当地人“哪家的油粽子最正宗”,他们的答案竟...

02月22日 07:52 重庆晨报

黄葛树丨董运生:土生土长

土生土长文/董运生正月初二,山上的雪还很多,我和四叔顺着小道走到了老虎庙,方圆几里的制高点。四叔比我大三岁,但已有了不少白发,我和他开玩笑说:“雪未老,而我们却有了白发。”四叔点头,抽...

02月18日 08:04 重庆晨报

黄葛树丨李秀玲:独爱干溜小面

独爱干溜小面文/李秀玲小面是重庆人的美食图腾、精神支柱。重庆崽儿耿不耿直,重庆妹儿豪不豪爽,全靠这碗面扎场子。不喜欢吃小面的人,走出去都不好意思提自己是重庆人。重庆小面五花八门,各具特...

02月06日 07:28 重庆晨报

黄葛树丨笙箫:涪陵的“小菜一碟”

涪陵的“小菜一碟”文/笙箫涪陵榨菜名气很大,大到与法国酸黄瓜、德国甜酸甘蓝并称世界三大名腌菜,其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但它也很小,市场上三五元钱就可买到。在菜肴丰盛的...

02月04日 08:11 重庆晨报

黄葛树丨牟方根:木匠拜师礼——“六礼束脩”

木匠拜师礼——“六礼束脩”文/牟方根前些时日,身为乡村老木匠的幺爸打电话来说,他收了最后一个徒弟,也就是人们俗称的“关门弟子”——小刚,并按照传统礼仪行了拜师礼。1991年夏,我高考落...

02月03日 07:26 重庆晨报

黄葛树丨万承毅:故乡的血豆腐

故乡的血豆腐文/万承毅在故乡的村宴上曾听过一个笑话:某村宴上,一盘豆腐端上来了,众人提箸举筷狼吞虎咽。一男子曰:“豆腐就是我的命。”不一会儿,一盘肉端上来了,众人双眼放光纷纷抢食。众人...

02月02日 08:18 重庆晨报

黄葛树丨张卫:灶台有汤,桌上有咸菜,这是重庆人久远的记忆

灶台有汤,桌上有咸菜,这是重庆人久远的记忆文/张卫母亲的味道,在我看来更多就是咸菜的味道,这是一代代重庆母亲的传承……我们这一代人的母亲,大多去了天国。母亲的味道,在我看来,更多就是咸...

01月31日 18:59 重庆晨报

黄葛树丨陶灵:三峡腊猪油

三峡腊猪油文/陶灵三峡地区的农户杀了年猪,取出板油后,可做腊猪油。腊月里天寒地冻,油脂开始凝结时正好。把整块的板油紧裹成一个卷,边裹,边往面上抹盐,挨个抹遍,同时还要撒些干花椒。裹完卷...

01月27日 07:58 重庆晨报

黄葛树丨向永蓉:乡村杀猪饭

乡村杀猪饭文/向永蓉“喂,蓉妹儿啊,下周六到我们家来吃杀猪饭……”前几天,乡下的大哥约我吃杀猪饭啦。时进腊月,天气骤寒。在忙碌与繁华交织的城市琐碎里,每当接到乡下亲友热情邀约去吃杀猪饭...

01月26日 07:30 重庆晨报

黄葛树丨徐成文:嗅着年味快回家

嗅着年味快回家文/徐成文儿时好友崔大哥给我发来微信语音,邀约我一同回老家过年。他说,日子飘进腊月,他干瘪的肚皮,嘀嘀咕咕,想要老家的过年美食填充一下。崔大哥年长我三岁,在那个补丁叠补丁...

01月24日 07:58 重庆晨报

黄葛树丨陈小林:金庸暂居江津期间,品“葱烧鲫鱼”慰乡思

金庸暂居江津期间,品“葱烧鲫鱼”慰乡思文/陈小林江津境内的长江、笋溪河、綦江河中盛产一种叫“黑鲫”的鲫鱼,这种鱼身体较黑较小,似纺锤,肉质鲜嫩细腻,可用蒸、烧、炸、煮、烤等方式烹制成菜...

01月16日 07:52 重庆晨报

黄葛树丨徐昌斌:悦来相思鱼

悦来相思鱼文/徐昌斌嘉陵江从秦岭崇山峻岭奔腾而出,绕过剑门雄关,裹挟阆中氤氲之气,穿过钓鱼城古战场,蜿蜒曲折来到充满乡愁的悦来场。嘉陵江畔的渝北悦来场,山水相依,风光旖旎,犹如一道山水...

12月13日 07:29 重庆晨报